学校主页
新闻中心
 

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7/18 17:28:30   浏览次数:

一、培养方案

1.微专业介绍

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建设立足国家需求和战略指向,基于学校在生态环境保护及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势特色和平台资源,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碳储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基础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抓手,以国家重点实施碳中和、智慧城市(矿区)、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契机,基于生态、环保、水务及其他各行业对智能环保和减碳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培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从事智慧生态、低碳转型、绿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微专业秉承 知行合一、交叉融合、面向未来的核心教育理念,构建了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专业方法交叉互促的课程体系。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理论与技术》、《智能监测与环境大数据》、《碳中和理论与技术》、《环境低碳技术》5门核心课程为主体框架,强调前沿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师资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领衔,联合头部企业工程师与产业技术骨干组建双师双能型育人梯队,形成专兼结合、校企联动的多维协作体系。微专业深度整合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模拟仿真、项目实训等方式,确保学员能将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技能,为低碳、智慧环保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2.培养目标

本专业践行明德至善,好学力行校训精神,遵循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的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符合我国经济建设、能源矿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命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生态理念与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尤其是能源矿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再生方面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预期毕业后5 年左右,能够成为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减碳固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3.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

24

24

0

1学期

2

绿色矿山理论与技术


1.5

24

24

0

1学期

3

智能监测与环境大数据


2.5

40

32

8

2学期

4

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2.0

32

24

8

2学期

5

环境低碳技术


2.5

40

32

8

2学期

总计

10

160

136

24



二、组织方案

1. 招生人数

面向全校学生招生30~60人。

2.招收对象

面向全校大三年级学生,学生须学有余力,有意向拓展自己的专业视域。

3. 遴选办法

申请微专业的学生按照前两个学年加权平均成绩(100分制)和面试成绩(100分制),按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三、其他

微专业经费管理、教学管理、证书管理等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中矿大京教字〔202541号)执行。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 邮编:100083